在“专”字上下功夫 在“督”字上做文章——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强化专责监督工作综述
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2017-10-09 来源:中共南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通市监察局打印本页

“请填报离职、退休后的去向。是否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活动……”如今,我市公职人员离职、退休多了一道审核门槛——接受廉政专项评估。这一举措的出台,源自市纪委对工程建设领域相关部门开展专责监督。

去年以来,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市纪委把建立典型案例综合分析平台作为抓手,既要求案发单位深刻剖析原因,补齐制度短板,又查找主体责任薄弱环节,督促被监督单位党委(党组)落实责任,形成了查找案发原因——形成整改意见——落实防控措施——进行整改评价——开展监督问责的专责监督闭环。

一起案件引发一串问号

“一起案件的发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在制度方面有什么漏洞?在履行主体责任方面是否有缺失?案件的背后,每一个问号都令人深思,要用好反面教材,防范风险发生……”市纪委领导在召开专责监督会议时强调。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市纪委多次召开专责监督专题分析会和常委会,就典型违纪案例进行讨论,从加强党的建设、督促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等方面提出监督意见。目前,市纪委已完成房管、国土、环保、教育、气象等行业系列和港闸等县市区综合分析报告6份,提出监督意见。

一些案件还引起了市纪委领导的深层次思考,为着力发现和解决行业性、系统性问题,市纪委不拘泥于案发单位,坚持举一反三,由此及彼,拓展延伸廉政风险防控范围,将业务相邻、权力关联的部门进行全面扫描,防止行业性腐败问题的发生。

一份意见堵塞一批漏洞

“对关键岗位党员干部教育提醒质效不佳;对离职、退休人员的监管缺失,存在宽松软的问题;竞卖人资格审查与后续监管存在漏洞和盲点……”通过对腐败案件发生原因分析研判,相关监督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的短板一下子暴露了出来,强化专责监督有了抓手。

为找准问题,市纪委专责监督小组实行通案例会制,召集职能部门汇总遴选面上有影响的典型违纪案件,梳理分析基本案情、案发原因、制度漏洞、整改方向等,聚焦客观因素深度挖掘案发原因,撰写专题分析报告。同时,还深入案发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等,全面听取后期整改情况和相关建议,找准症结所在,寻求破解之策。

为深入形成有分量的专责监督意见书,市纪委邀请法律、审计、财政、税务、司法、金融、工程建设领域和职能部门专家,立足解决制度机制缺陷,针对案件暴露的个性问题和面上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会诊把脉,对整改建议进行会审研判。

一次探索形成一个机制

“有的放矢,由点及面,为变个体监督为整体监督,推动面上主体责任的落实。”为使对单个案件、单个问题发出的专责监督意见产生整体规范的效应,市纪委监督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推动面上廉政风险的防控。

形成监督意见书才是开始,市纪委以制度明确责任,把监督螺栓拧紧。针对已经剖析的4个领域典型案例暴露出的党员干部日常教育提醒不足等共性问题,提请市委出台了加强领导干部谈话活动实施办法,明确谈心谈话、任前谈话、提醒谈话、警示谈话、回访谈话5类方式,推动全市各级党委、纪委运用好“第一种形态”。

一具体就深入,深入才能见效。市纪委牵头制定《市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工作细则(试行)》以及《南通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责暂行办法》《关于强化“三重一大”事项责任推进专项问责实施办法(试行)》等,打造南通“1+n”问责制度体系,把党内监督责任明确化、具体化,形成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

着眼于标本兼治,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市纪委还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探索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四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并印发《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深入推进源头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制度,多措并举实现治本抓源,为维护良好政治生态探索有效路径。(通纪轩 通法规)


 
版权所有: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邮编:226019 联系电话:0513-850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