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借科技之力促进监督责任高效履行
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2014-12-05 来源:江海清风打印本页

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迫切需要不断创新监督执纪问责方式方法,提升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海门市纪委积极探索实行“制度+科技”防治腐败新模式的实践,为科学有效履行监督责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领域覆盖“广”。一是科技“快刀”斩向权力运行重点领域。充分发挥科技手段“铁面无私”的独特优势,在行政权力运行的高危地带、利益纠葛复杂的重点领域,积极引入信息科技手段,以电子监察的信息标准和监察规则倒逼推动各部门规范权力运行,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积极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所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涉及民生的非行政许可项目全部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监督网络。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系统,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网上流转,招投标全流程实时呈现,监察部门可实时监察。今年以来实时监察行政权力事项9万多件,提前办结率达96.8%,监察招投标事项650多项,移送问题线索14条。二是科技“探照灯”照向基层“小微”权力。农村“小微”权力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权力,这些权力在如何运作,老百姓最为关心。海门市精心打造了“基层权力阳光运行网”,通过这一平台,将村级“三资”管理、村民宅基地审批、困难户、低保户、五保户的补助照顾、土地征用款分配、工程建设、事务安排等群众高度关注的“大事体”在网上公开。建立村级权力清单,公示权力运行“流程图”、公布权力运行结果,引导村民熟知权力运行过程,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小到几元钱的办公用品,大到几千上万元的工程款支出,都逐一列出,网上公开晾晒,真正实现了基层权力由“为民监管”转向“由民监管”,有效克服了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空监、虚监、弱监的难题。三是科技“电眼”盯紧“四风”问题。海门市在纠风治理中注重利用科技手段发现问题,推动作风建设“经常抓、见常态”。建立“海门市三公经费科学化管理系统”,构建了一堵公务消费防腐墙,将关口前置,实行部门网上审批、程序统一固化、消费逐一列单、全程电子监察,把“三公”消费暴露在监督的阳光下,让党员干部明白“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在各类监察系统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对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财产及投资情况、出国(境)报告、信访举报等廉洁从政情况在线监管,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及早发现、提醒、纠正并化解各类廉政风险。 

二、问题挖掘“深”。一是全程留痕,查找问题“顺藤摸瓜”。电子监察系统通过权力运行程序固定化、权限刚性化、轨迹透明化,实现对每项行政行为的方式、方法、步骤、期限、程序的监控。充分利用系统“程序不可越、规则不可违、痕迹不可消 ”的监察特点,对权力行使过程实行“摄像头+麦克风+计算机操作后台留痕”组合记录,部门和个人行使权力的过程也是固定证据的过程,为监察机关发现问题、“顺藤摸瓜”、深究问题提供了证据和线索。二是统计分析,一个问题“引发”一类问题的查处。充分利用系统强大的数据检索处理、分析对比等功能,在查纠问题时,不就事论事,而是进行深度监察,排查出面上存在问题,由发现一个问题到深究一类问题。如对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监察,由群众的一个不满意件投诉,借助系统的搜索分析功能,查究了村镇区域供水工程中多个区镇的虚报进度、不作为、慢作为行为;由一个拆迁安置的问题举报,通过系统排查,掌握问题线索,发现了全市拆迁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和漏洞,查处了多人的违规违纪问题。三是系统“联排”,隐性问题“浮出水面”。树立“大数据”意识,通过电子监察综合平台与各级子系统的协同构建,梳理和建立各系统中监察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在监察、决策、防腐等应用范围中,做好数据的对接共享、相互印证及综合分析功能,发现单个系统监察难以发现的隐性问题。如通过动态采集信访举报、行政执法、效能投诉、“三公”经费监察等方面的数据,综合分析研判,从中发现和找出隐藏的违规违纪问题;通过农办“三资管理系统”与“基层权力阳光运行网”中“三资信息”的自动比对,让“问题数据”自动“浮出水面”。 

三、监督手段“活”。一是系统自动化监督。通过电子监察系统中监察点、监察规则和风险点设置,自动监督权力运行的关键节点,做到系统全过程监控、实时预报警处置,将权力运行与对权力的监督同步化。同时,可根据改革的进程和反腐倡廉的形势,灵活调整监察重点,提高了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今年以来,各系统发出红灯报警信息19条,黄灯预警信息252条,提醒信息1258条,有效地促进监察机关和各部门及时发现权力运行中的问题,进行督办整改、问责处理。二是监察机关层级监督。“三转”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聚指成拳、精准打击,进一步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电子监察方面,推行层级监察理念,由以往电子政务系统全过程参与、在线监督转变为对主管部门履职情况的再监督,督促相关部门抓执行、抓落实。构建“职能部门监督+纪检部门问责”的工作模式,建立各级各部门层级负责的监管体系,实现由纪委牵头督促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达到监督责任的高效履行。三是借助外力联合监督。通过“海门门户网站”和“海门廉政网”打造群众网上在线举报平台,与电视台、电台合力打造“电视问政”、“效能关注”、“政风行风在线”等栏目,开展“万人评议百个热点岗位”的网上在线评议工作,行政权力事项网上满意度评价等,拓展监督渠道,扩大外部监督的参与面,全方位、多角度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及时“曝光”问题,主动公开“亮丑”,打造“阳光纪检”。 

 

 
版权所有: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邮编:226019 联系电话:0513-850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