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勤廉基因
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2021-06-2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打印本页

6月18日,北京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员干部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基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在肃穆的环境中,通过庄严的仪式和生动的讲解,了解革命前辈的感人故事,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品德。

前不久,该基地与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中华世纪坛被评为市级廉政教育基地。该基地还同时被命名为北京市全面从严治党政德教育基地,与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基地、纪律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一起作为四大旗舰,连同其他27家市级廉政教育基地,形成“4+N”廉政教育地图。

“一度梅花一度春,傲霜战雪迎春来。漫山萌芽向阳发,粗干老梅绿叶生。”讲解员现场朗诵的这首诗,出自巾帼英雄帅孟奇。1998年4月13日,帅孟奇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根据老人的遗嘱,她的骨灰一半撒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苍松下。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新中国成立后,帅孟奇担任全国妇联组织部部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组织部顾问等职务。1978年12月,帅孟奇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她始终严于律己,从不以权谋私。新中国刚成立时,家乡的几个侄儿、侄女想托她找个工作,她语重心长地教育他们,共产党要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不能学旧社会的腐败习气,不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帅孟奇同志对党忠诚、廉洁公正的优秀品质深深感染了我。同样作为纪检监察战线上的共产党员,我要深刻学习帅孟奇同志坚定纯洁的革命精神和人生信念,铭记历史、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以更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更饱满的热情为党和人民奉献力量。”北京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干部谢维明说。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1000余封家书和500余张照片,以时间为轴勾勒出中国家书文化演变路线,折射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轨迹,展示着爱党爱国、向上向善、有为有守、克勤克俭的家国文化。

“今天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几代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要通过学习党史,身临其境地感悟他们在做出抉择时,所面对的压力考验。”在博物馆内参加理论学习中心组现场学习的北京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张丽红说,只有切身体会到历史发展的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今天的胜利果实。

随后,北京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员干部还参观了中华世纪坛“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该展已连续举办五年,以“家庭、家教、家风”为核心,选取各类家训、家书、传家宝,以图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讲述革命家庭的精神传承。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北京市纪委监委将结合《北京市廉洁文化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2年)》,继续抓好市级廉政教育基地升级改造,深入挖掘本地党史和文化中的勤廉资源,为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廉政教育提供有力保障。(本报记者 黄媛媛 通讯员 侯鹏志)


 
版权所有: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邮编:226019 联系电话:0513-850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