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rectPNG();
“老周新年好!医生来给你送降压药啦,记得按时服用。”2月1日,大年初八,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纪委书记黄远征和同事按照驻村走访工作安排,到枫元村走访贫困户,了解2019年度扶贫资金发放情况并送上新春祝福。碰见村医正好要给贫困户周小成送降压药,便和他一同前往。 忙完后,黄远征和老周唠起了家常:“你家年前养的土鸡卖得咋样了?” “差不多都卖完了,多亏了你们帮扶干部在网上帮忙推销,卖得快不说,价格也不错!”老周说,“我在房前屋后种了些蔬菜卖,再加上村里公益岗位的收入,日常开销足够了。” 老周今年73岁,儿子因病丧失了劳动力,孙子还在县城读书,他和老伴儿不得不扛起养家的重担:养鸡、编竹筐、摆摊……能想到的赚钱方式都试了,可日子还是过得紧巴。 看着家里快要荒废的12亩水田,年逾古稀的老周有点力不从心,寻思着把田租出去,收点租金。 “这可不行,老周要脱贫,他家的12亩水田能发挥大作用!”帮扶之初,黄远征了解到老周的想法后着急起来,赶忙到老周家帮着想办法。 特色产业是村子发展的“富矿”,更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建宁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种子生产基地,杂交水稻制种已有40多年历史,技术成熟、农机使用率高,销售有保障。对老周来说,制种再合适不过了。 “老周,田租出去,租金太少,还是制种收入高,来得长远啊。”黄远征向老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黄书记,我家情况你也知道,真是没劳力啊。”缺乏劳力却要种好12亩田,谈何容易。 老周家的情况不是个例,溪口镇的帮扶干部商讨与农机社合作,一起为贫困户们解决难题。“现在制种基本都用农机了,闽赣农机合作社就在咱们村,镇里已经跟他们协商好,贫困户农机租金和人工费打8折。你家田很平整,有农机就不怎么费劳力了,缺人手的话,合作社也会帮忙。” “田不租了,我自己种!”老周同意后,帮扶干部们为老周定制了脱贫“套餐”:老周租用农机打田、插秧,无人机喷药,社员帮工等费用均以优惠价结算;农闲时,村里为老周提供公益岗位,聘请老周到村里帮忙搞卫生……有了这些帮扶措施,老周的心踏实了,活干得也更起劲。 “我把账本找出来给你看看,去年的收获可不小!”翻开账本,老周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是县残联给我儿子提供的居家托养补助,这3000块是孙子拿到的助学金,这3万块是2019年制种的收入……”老周说,农闲时他还会和老伴儿一起编竹果篮,每月都有人上门收购,再加上各类补贴补助的钱,去年一年的收入超过了7万元。 像老周这样钱袋子鼓起来的,还有枫元村的25户贫困户。通过杂交水稻制种,黄桃、黄花梨、猕猴桃等特色农业种植以及相关政策帮扶,2019年枫元村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加了8000元,全部顺利实现脱贫。 “对了,你在监管系统查询比对过吗?”说着,黄远征便帮老周登录了福建省扶贫资金在线监管系统,监管系统能查询到每位贫困户的帮扶资金发放情况。“你看看有没有遗漏的。” “中央发展扶贫资金3000元、低保金17808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00元……”老周一笔笔核对后,确认帮扶资金都如数领到了,“黄书记,有你们经常到村里监督,我放心着呢,现在哪还有干部敢打歪心思。” 为了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建宁县纪委监委开展扶贫领域精准监督、专项巡察、扶贫资金专项检查,百分之百入户访查,溪口镇纪委还落实驻村工作制度,每月定期到村里驻村走访,严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保障贫困户利益。 合上了账本,老周说:“去年翻篇儿了,今年我更有信心,吃穿不愁了,孙子读书也争气,这日子越过越舒坦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