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rectPNG();




correctPNG();




孝泉镇,是隶属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的一座古镇。这里自古就与孝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东汉时期,孝子姜诗、其妻庞氏和其子安安“一门三孝”的事迹就源自这里。 在孝泉,提起“一门三孝”的故事,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伴随着古老的故事与祖辈的言传身教,浓浓的孝德风代代传承,滋养着每一代孝泉人的心灵,也融入了孝泉人的血液中。 孝是人生第一课 姜孝祠,是孝泉镇的地标性建筑,据说是汉昭帝为纪念姜诗一家而下诏修建的。每年的重要节日,姜孝祠里会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平日里,也有不少人来这里,祈求家庭和谐。尤其是一些年轻父母,喜欢带自己的孩子来这里转转,把“涌泉跃鲤”、“安安送米”等故事当作对孩子的一种道德启蒙。 孝泉民族小学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陈老师从小在孝泉镇长大,她对姜孝祠有着很深的感情。“小时候,我们常来这边玩。听家里的老人讲,这里供着三位孝子,所以从小我就觉得孝顺是件令人尊敬的事。后来我当了老师,又结婚有了小孩,就开始给他们讲我当年听过的故事。” 陈老师告诉记者,孝泉镇历来很重视孝文化教育。作为孝泉镇如今唯一的一所小学,每年儿童节的时候,孝泉镇民族小学的大队部都要搞一次“小孝星”表彰会,鼓励学生孝顺长辈、学会感恩。“‘小孝星’评选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陈老师说,“班上的学生在参选小孝星时,每个人都要写出自己的孝心事迹。这些孝心事迹不仅要让家长进行评议,还要在班上讲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接受同学们的提问、点评。如此一来,大家就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孝顺是人生要学习的第一课”。本着这样的理念,在2005年的时候,学校新开设了有关孝道教育的校本课程,并组织老师编撰教材,其中,最早的一本名为《孝泉与孝文化》。 点点滴滴的教育,增加了孩子们对“孝”的理解与感悟。陈老师说,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学校举行母亲节感恩活动,一个女孩流着泪说:“妈妈生病了,可我住校,不能每天回去看她,我好想回去照顾妈妈……” 这是做人最起码的事 “古有一门三孝,今有孝子孝媳。”“孝子、孝女、孝媳、孝婿”评选是孝泉镇一年一度的一件大事。自1996年开始,每年都要举行。 今年60岁的廖成菊是孝泉镇首届“孝媳”称号的获得者。据当地人说,廖成菊23岁嫁给丈夫袁天云,袁天云家里有82岁的奶奶和瘫痪在床的叔叔袁正友。廖成菊不仅没有嫌弃两位老人,还照顾叔叔30多年,直到老人过世。 通过介绍,记者见到廖成菊本人。她一头短发,圆脸庞,身材结实,是一位很朴实的农村妇女。 对刚嫁来婆家的情景,廖成菊至今记忆犹新:“他家除了三间土房,没吃没穿。他奶奶年岁大了,颠颠倒倒的;他二爸瘫在床上,身上的衣服又脏又破,我看不过去,自己动手给他缝了件新衣裳……” “听说您丈夫在外打工,您一个人既要做农活,又要照顾老人,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记者问。 “一咬牙就坚持下来了。我老公的亲爸在他7岁时就过世了,我两个儿子生下来也没有亲爷爷。所以我们把二爸当亲爸看,娃娃们也把他当亲爷爷,我们是一家人。只要我们有口饭吃,就不能让他饿着。” 现在,廖成菊的大孙子8岁了。闲暇的时候,她喜欢给孙子讲自己年轻时的事。“爸爸妈妈在你小的时候供养你,等他们老了,你也要供养他们,这是做人最起码的事。”廖成菊这样教育孙子。 “嗯。等我长大挣了钱,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花!”小孙子一句话,逗得廖成菊脸上乐开了花。 一代做给一代看 也许是由于子女孝顺,孝泉镇长寿的老人很多,因此有些家庭出现了“四世同堂”的景象。家住金鸡村的罗春娟一家原本就是这样一个大家庭。 因为腿有残疾,33岁的罗春娟和丈夫在镇上以修鞋为生。家里除了夫妻二人,还有罗春娟的奶奶、父母、妹妹、聋哑的婆婆和儿子杨铅坤。前年,90多岁的奶奶过世。之后,妹妹出嫁,家里如今剩下6口人。 罗春娟的儿子在镇上读小学六年级。和所有母亲一样,罗春娟对儿子寄予了厚望。但她文化水平不高,在教育孩子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的教育方式就是“做给下一代看”。 罗春娟的婆婆听力和说话都有障碍,之前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这些年,罗春娟像照顾自己父母一样细心照顾婆婆,如今,老人的风湿病好了很多。罗春娟的母亲脾气急,一生气还会骂女儿几句,但罗春娟从没顶过嘴。 “我们在做,小孩在看。我们孝敬老人,小孩以后才会孝敬我们。”罗春娟说,自己的这种观念源自父亲的影响,“我爸爸是个很孝顺的人。奶奶临终前几年,病得很重,全靠爸爸照顾。她有段时间吃不下东西,爸爸就亲自做羹汤喂她喝。” 罗爸爸只有初中文化,孝顺方面的道理他不会讲,但他总喜欢念叨一句话:“屋檐水点点滴。”罗春娟说,这是当地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屋檐上的雨水,总是后一滴紧随着前一滴往下流,就像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子女。在村里,谁要是不孝顺老人,村里的长辈都会拿这句话教育他:“你的孩子在看着你呢,会跟你学的。” 上两代的言行,也影响着13岁的杨铅坤。去年,因为事迹突出,他被评为了学校里的“小孝星”。提起这个外孙,外婆赞不绝口:“懂事得很!扫地、做饭这些家务样样会干。吃饭的时候,有好吃的菜,都先给我们往碗里夹!” 罗春娟家人口虽多,却非常和睦。采访的时候,张铅坤的奶奶搬了个小凳子坐在边上,虽然她说不出话也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但从她红润的脸庞和满面的笑容可以看出,她很幸福。(记者 王雅婧 通讯员 戴必莲 王清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