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精神雾霾”
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2014-08-29 来源:《新湘评论》打印本页

        “雾霾”成为最热的词汇之一,人们深受其害,总盼着把它消灭干净。殊不知,“精神雾霾”如不及时驱除,危害更大,令人堪忧!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无柱之屋顷刻即倒。当前,一些官员之所以滑向违法犯罪的泥潭,大都是忽视了心灵滋养与思想改造,以致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精神雾霾”:小私心发展成大欲念,最终导致自焚。这也应了古人那句话:“一念之欲不制,而祸流于滔天。”无论当年的成克杰、胡长清,还是新近落马的蒋洁敏、李东升,莫不如此。广西贪官李乘龙贪污受贿1600万元,被判死刑,绝命前写下一首诗:“钱遮眼睛头发昏,官迷心窍人沉沦。只因留恋名利地,终究成为犯罪身。功名利禄如粪土,富贵荣华似浮云。如君能出赉赦手,脱胎换骨重卧薪。”贪官一味地为了“票子”,就会把自己送进“笼子”。

        宋代吕本中写了个著名的《官箴》,讲到当官必须注意三事:清、慎、勤。假如我们赋以时代的内容,这也应该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即一要“清”,公正廉洁,两袖清风;二要“慎”,周密考虑,谨言慎行;三要“勤”,勤奋工作,造福人民。

        毋庸置疑,信仰是忠诚之根、为官之本。改革攻坚,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常补精神之“钙”,高擎理想之帜,彰显中流砥柱,才能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时下,少数官员之所以忽视思想改造,主观上是信仰缺失、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使然。

        “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恶。”最容易变异社会道德的东西是权,最容易助长人私欲的也是权。中国大多数贪官,想当初都是“无产阶级”。有了权,他们的的确确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我想,“精神雾霾”比天气雾霾的破坏力无疑要严重得多、可怕得多!

        孟子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士大夫尚且有这种情怀,当今的共产党人更应该有这样的胸襟!

        抗日名将吉鸿昌把刻有“做官即不许发财”字样的茶杯赠给部下,以此告诫务必要清廉从政,一心为民。权力这东西,有很强的两面性,它既能成事,亦能坏事,既能耀人,亦能害己。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忘记了出发的“原点”,必然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

        人是社会动物,私心杂念谁都有,关键在于能否把持住自己。清除“精神雾霾”,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曲;没有完成时,只有持久战。这样,灵魂才不会浮躁,步子才不会乱套,始终心有定见、行不越矩。只有这样,“精神雾霾”就没藏身之处,改革攻坚,密切联系群众就拥有了强大持久的动力支撑,领导改革发展加快实现中国梦就会步入快车道。唯此,才能不偏离人生“轨道”,保持从政为民的“航标”,始终走正路、干正事,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失足翻车!

 

 
版权所有: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邮编:226019 联系电话:0513-850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