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什么样的长效机制
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2014-08-18 来源:学习时报打印本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明确指出,要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设长效机制。这是我们党对于执政党作风建设长期探索的经验总结,揭示了新时期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为我们深入推进党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抓作风建设收一时之效不难,难就难在抓实抓常、咬住不放、久久为功。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标准高、要求严、成效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动真格、有辣味、见筋骨,全党振奋,群众叫好。如何坚持巩固活动成果,使活动真正成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加油站而不是终点站,值得我们深思。在这里,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坚持问题导向,从各地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的突出问题中,倒推当前应当着重建立完善哪些长效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有效抑制一些领导干部爱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政绩冲动。政绩考核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施政行为。不难发现,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唯上不唯下、唯虚不唯实、唯显不唯潜、唯近不唯远”执政行为偏差,与“唯GDP论英雄”片面政绩观的误导是分不开的。今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核心就是要坚决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到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综合考评上。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政绩考核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群众满意的“风向标”,更加注重历史、全面、辩证地考察干部,更加注重看全面、看长远、看潜绩,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来,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不带后遗症的增长。

  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效解决一些领导干部中不敢担当、不敢碰硬、不敢坚持原则的“软骨症”。严肃性、战斗性、政治性是党内生活的生命,一些地方部门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有效纠正,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爱当“老好人”、不愿得罪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既是个人党性不强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也与一些地方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唯票、唯年龄等片面做法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去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地提出,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中央在近日颁布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多次提及“四不唯”,充分体现了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民主化的新进展。只有进一步强化群众认可、德才兼备、政绩突出、重视基层的鲜明导向,用制度给广大党员干部撑腰打气,才能引导大家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碰硬。

  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大力推动党内民主建设,使严肃认真、动真碰硬的党内生活成为常态。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率先垂范下,开出了好的氛围、高的质量。许多党员领导干部都反映,这是自己近年来参加过的批评最尖锐也是受益最大的一次党内活动,很久没有开过这样严肃认真的党内民主生活会了。如何使这样的民主生活会成为常态,不能仅仅靠领导重视、层层动员、严格督导,关键还是要靠日常坚实有力的党内民主制度,来充分激发每个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内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子上解决组织软弱涣散和党员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痼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进一步健全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使联系和服务群众成为每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践行群众路线应该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实践自觉。要做到这一点,根本还是要靠制度让宪法保障的各项公民权利落到实处。让群众日常协调利益、表达诉求、保障权益、开展监督等都有受法律保障的渠道和平台,可操作、可追溯、可问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扎紧权力的笼子,打破运动式作风建设的周期律,使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版权所有: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邮编:226019 联系电话:0513-85012026